專家談 中老年人亞健康與慢性疑難病症調養

張毅敏

現代社會,人類心理(心態)及社會、生活、工作環境發生了重大(甚至是顛覆性的)變化,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等各方面原因,導致大多數人戴著“亞健康”這頂魔帽,身心遭受折磨。如果我們仍沿用過去的觀念及生活方式,必定會對健康產生重大危害。本欄目有幸邀請到了暨南大學中醫學院的張毅敏教授,與我們談談中老年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和危機,以及何為“中醫治未病”和整體經絡療法,下一期張毅敏教授將以此為基礎繼續為我們詳細介紹中老年人如何實現自我綜合調養。

張毅敏:教授、博導,暨南大學中醫學院針灸教研室主任,暨南大學中醫針灸培訓中心負責人,中國針灸學會經絡分委會委員,廣東省針灸學會理事。出生中醫世家、曾在省級三甲醫院工作近十年,首倡“經絡整體療法與中年修理”、深化中醫“治神”理論,擅長將針灸與心理情志療法有機結合防治亞健康、早衰及多種慢性頑固性疑難病症。

中年危機的原因和具體表現:

中國將41-65歲定為中年期,這一階段,人體的身體機能開始下降。 《黃帝內經》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說明人到40,身體的物質基礎與生理功能均開始衰減。與此同時,無論男女均面臨下育子女、上養老人、加上社會與職場的劇烈競爭與壓力,使他們心力交瘁,使該年齡段成為重大健康風險的高發期。

這一時期常見的健康問題和危機主要有:

(1)亞健康、慢性疲勞、早衰、抑鬱等精神心理問題。

(2)慢性功能性病症:頑固性頭痛、眩暈、失眠、胃腸病、咳嗽、性功能障礙等。

(3)慢性內分泌失調:乳腺增生疼痛、月經不調、不孕症、多囊卵巢、垂體瘤、甲亢、甲低、頑固性皮膚病、更年期綜合徵等。

(4)慢性代謝性疾病: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肥胖等。

(5)心腦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風等。

(6)腫瘤與癌症等。

(7)其它慢性頑固性疑難雜病。

“中醫治未病”的思路及簡介:

“中醫治未病”是指慢性、重大疾病的發生都是一個緩慢長期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醫治未病”的思路就是在疾病還未明顯表現(量變階段)或疾病的早期階段進行干預可預防疾病發生或阻斷疾病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年修理”是明代醫家張景岳提出的重要學術思想之一,是對《黃帝內經》“治未病”思想的具體深化,對當前”中年健康危機”的社會現狀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他認為:人的壽命與先天遺傳、後天耗損有密切關係;人的自然壽命(天年)應在百歲以上,但大多數人出現半百而衰、活不到自然壽命主要是由於情志過激、生活無規律、勞欲無節制等損耗元氣,正不勝邪,邪氣得以入侵人體犯病所致。認為中年時期是人體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提出“中年修理”,主張中年應加強調治,求復振興,對防治早衰及中老年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體經絡療法和適宜情況:

“經絡整體療法”是張毅敏教授在三代家傳中醫養生保健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臨床經驗總結提煉而成,屬於針灸療法。該療法立足根本、重視整體、療效明顯、實操性強,患者接受度高。趁耗損尚在早期階段進行干預、阻斷其病理進程,切合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也與張景岳“中年修理”的觀點不謀而合,為“中年修理”及“中醫治未病”提供了新的重要思路與方法。 適宜情況:上面所述中年時期常見的健康問題與危機。經過近四十年的臨床驗證療效顯著,可有效防治中年期多種健康危機如:亞健康、慢性疲勞、早衰、心腦血管病、腫瘤、癌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