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莫斯科紅場

莫斯科紅場每年都會吸引大量遊客

紅場無疑是一個令人敬畏的所在。打眼看去,莫斯科紅場是一個由鵝卵石鋪設的巨大長方形廣場,四周被各種建築傑作所環繞,光彩奪目。實際上,紅場的本名(Krasnaya pl)也是名副其實的,古俄語中的「krasny」的意思是「美麗」。漫步在紅場,這一見證了俄羅斯無數歷史時刻的所在,一種難以置信的神聖感不禁油然而生。

紅場曾是一個集市廣場,毗鄰莫斯科中央城區格羅城(Kitay Gorod)的商業區。紅場一直是佔據克里姆林宮的當權者舉行集會、慶典和懲罰活動的場所。那時,紅場是高調執行死刑的首選地點,如 1671 年哥薩克叛軍斯捷潘·拉辛(Stepan Razin)和 1698 年的射擊軍(Streltsy,彼得大帝的禁衛隊)即在此被處死。

蘇聯統治者選擇紅場舉行閱兵式,也許最讓人歷歷在目的時刻是 1941 年 11 月 7 日,當時坦克直接碾過紅場,前往莫斯科外的前線;還有冷戰期間,洲際彈道導彈隆隆駛過紅場,提醒西方不要忘記蘇聯的軍事力量。2008 年勝利日是自前蘇聯解體後,坦克第一次碾過紅場。

紅場禁止車輛通行,這意味著紅場中滿是遊客、婚禮派對以及忙著拍照、為四周景色驚嘆的商務人士。紅場在夜間空無一人,但這卻是紅場最大氣的時候。在泛光燈照耀下,克里姆林宮的塔樓和聖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頂直入夜空,蔚為壯觀(親眼目睹比明信片上看到的效果要更好)。

第一個入口建於 1680 年,但被拆除,原因是斯大林認為它會妨礙在紅場舉行的遊行和示威。這個入口於 1995 年按原樣重建。通過入口是燈火通明的伊比利亞聖母教堂(Chapel of the Iverian Virgin),始建於 18 世紀末,當時是為了安放伊比利亞聖母肖像。

紅場還安放著世界上最著名的木乃伊——弗拉基米爾·列寧,他是前蘇聯的創立者。他於 1924 年 1 月 22 日因嚴重中風去世,享年 53 歲,當時,大批悼念者在深冬聚集,列隊長達數周時間,耐心等待瞻仰他的遺體。

克里姆林宮圍牆墓園

受到這一盛大場面的啟發,斯大林提出,蘇聯共產主義之父應繼續作為聖蹟服務於共產主義事業。於是,列寧遺體被決定永久保留,但這不僅遭到列寧遺孀的強烈反對,也違背了列寧本人葬在聖彼得堡母親身旁的意願。約瑟夫·斯大林等其他共產黨要人則被葬在克里姆林宮圍牆墓園(Kremlin Wall)。

在紅場南端,被克里姆林宮(Kremlin)和古姆百貨(GUM)圍起來的是俄羅斯的象徵:聖瓦西里大教堂(St Basil’s Cathedral)。這座五彩斑斕、結合各種圖案形狀的建築濃縮著俄羅斯建築的獨有特色。在聖瓦西里大教堂之前,這種帳篷狀屋頂和洋蔥形圓拱頂曾被用於設計木造教堂。

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

1552 年,伊凡四世攻陷韃靼重鎮喀山。他下令修建這座後來成為地標建築的大教堂,正式命名為代禱大教堂,以紀念這次勝利。在 1555-1561 年間,建築師波斯特尼克(Postnik)和巴爾馬(Barma)共同打造了這個世界傑作,使其最終成為俄羅斯的象徵。

大教堂外表不規則形狀背後藏著一個九座主教堂組成的整體規劃:一個有著高高帳篷狀屋頂的教堂位於中央;然後是四個帶著大穹頂的八角形塔樓大教堂;其間還有四個較小的教堂。據傳,伊凡四世後來弄瞎了建築師,以阻止他們為其他人設計同樣的建築。這只是個傳說,因為有記載顯示,兩位建築師在 25 年後(伊凡四世去世四年後)受雇為大教堂又增建了一個小禮拜堂。

聖瓦西里大教堂是誤稱,實際上它指的是東北方這座增建的教堂。它建在有福者赤腳傻子瓦西里(Basil)的墓穴之上,他曾預言伊凡的詛咒。瓦西里在喀山被包圍時去世,後葬於教堂旁,而這座教堂很快就被聖瓦西里大教堂取代。他後來被封為聖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