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英故事

在這個欄目中,想寫些華人耆英的小故事,他們和你,我一樣是平凡的人,平凡有平凡的生活,也有平凡的生活樂趣,畢竟, 數十年的歲月,經歷滄桑,也渡過不少甜酸苦棘辛辣的日子,如今平静下來,追憶前事,冷暖自知。

希望有興趣的朋友,把個人或他人的故事寫出來,讓大家分享。

紅牆側的中餐館——火鳯凰(上)

 

文、圖:莉莉

 

老香港都知道有一部美國電影《蘇絲黃世界》,述說香港灣仔酒吧的故事。我從小便出入那些地方,因為父執輩是其中一家酒吧的合伙人,需要有親人在場,所以我在酒吧做收銀,守著小小的收銀機。因為工作環境複雜,公司規定我除上下班和上廁所外,不准踏出酒吧店面,也不能和顧客聊天,這段日子除了賺錢,學了一點洋徑英語,盡覽酒吧人物眾生相。

 

1973年18歲時,有位朋友介紹我到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一間德國公司Grundig德律風根的工廠打工,我藉此放洋到海外開眼界。記得遇上了第一次下雪,老闆特別讓我放下工作,一個人在公司的草坪上玩雪。在那間公司工作了1年多,我旅遊曼島,愛上這個島的風土和人物。自想歲月蹉跎,需要增加知識技能及生活本領,得到大姐經濟上的支持,我老老實實地在曼島獃上近七年,讀英文和髮型設計,也做過五份工作——餐館、打掃、玫瑰園、婚禮助理和理髮。參加當地髮型比賽也獲奬。

 

在曼島學習理髮

 

原準備學成後返港發展。畢業後,應朋友邀請,到南愛爾蘭旅行,被朋友挽留到他在愛爾蘭的林馬力鎮Limerick的餐館幫忙,所以改變返港初衷。

 

後來結婚生子,並且和丈夫到都柏林開了餐館,不過,很快便和丈夫分手了,過著單親生活。返回林馬力鎮開了自己的餐館——火鳯凰。餐館生意奇好,為了保持餐館的水準,也為噱頭,控制顧客人流,關著門做生意,有熟客按門鈴才讓他們入座。因為餐館關係,和當地愛爾蘭人混得很熟。所以當地華人成立愛爾蘭華人聯誼總會時,選我當副會長,負責公關。

 

愛爾蘭華人聯誼總會就職典禮

 

有位愛爾蘭熟客見我經營得法,便慫恿我和他一起投資一個愛爾蘭集團,和俄國人合伙,到莫斯科做生意。集團準備在莫斯科開設中餐館、酒吧、夜總會、美容院、超市和服裝店等。他告知俄國合伙人在當地很有勢力,可以打通各種關節,而莫斯科沒有像樣的中餐館,在那裡做高檔中菜館必大有可為。所以我投資在中餐館項目,1993年往莫斯科開設火鳯凰酒樓。(待續)

 

都柏林的火鳯凰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