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膝關節炎

關節就是骨頭相連接的地方,方便人體活動。關節發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在長者中,最常見的是退化性關節炎,是由於關節慢性勞損而引起,最常受影響的便是膝關節。

成因

隨著年月增進,關節液分泌減少。膝關節經長年累月的磨擦而勞損,軟骨變薄。若加上保護關節的肌肉及筋腱疲弱、身體過重、不正確的姿勢和活動,情況便會更差。

徵狀

最常見的症狀是膝部久不久痛楚,尤其是走動後,特別是下樓梯、擕重物時。間中亦有膝部紅腫發熱。長期患者,或會有關節僵硬,以致關節變形。

治療

  1. 膝蓋痛楚時最重要是應儘量休息,也可按情況決定冰敷、暖敷或用護膝繃帶以減輕負荷。
  2. 藥物的主要目的只是為了減少痛楚或減輕炎症,並不能根治已退化的關節。常用的有一般的止痛藥(例如必理痛)和止痛藥膏(例如冬青膏)。較強力的止痛藥包括有消炎和止痛作用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種類繁多,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胃出血、以致腎功能衰竭等,因此必須按醫生的指示下使用。
  3. 在關節內注射類固醇藥物,雖然能止痛,但會令退化惡化,非不得已,切勿採用。
  4. 嚴重的關節變形,或需手術矯正,以致人造關節替換術等。

預防和護理

退化了的關節不能還原,但適當的護理保養,可以減少痛楚、防止退化加劇或復發的機會。保護膝關節首要減少勞損,應注意:

  1. 減少膝關節的負荷,過重者要減肥。
  2. 避免攜帶過重物件,可利用手推車輔助。
  3. 避免長期站立或步行太久,有需要者應用枴杖。
  4. 避免膝關節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如長期坐矮凳、蹲等。
  5. 注意工作與休息之時間要平衡分配,留意及正視關節痛楚。
  6. 適當的強化大腿肌肉和膝關節運動能協助保護關節,可請教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鍛練下肢肌肉 – 動作:

圖1及2: 雙手扶著欄杆,挺直腰背,腳跟貼地,弓步站立,前腳曲、後腿伸直,至後腳有輕微拉緊感覺,維持十秒,轉換另一隻腳,重覆動作。雙手扶著欄杆,左膝向上,提高至大約臀部高度,維持五秒,轉換右膝,重覆動作。

圖3: 雙手扶著欄杆,雙腳分開大約肩膊闊度,右腳向提起至雙腳距離一至兩呎,腰部保持不動,維持五秒,然後轉換右邊,重複動作。

圖4: 雙手扶著欄杆,挺直腰背,左膝向後屈曲,維持五秒,然後轉換右邊,重複動作。

圖5-7: 雙手扶著欄杆,雙腳分開至與肩膊同寬,腰背挺直,雙腳輕微屈曲,保持五秒,然後伸直膝部,再慢慢提起雙腳腳跟,以腳尖站立,維持五秒。

以上動作建議每星期進行一至兩次,每個動作做10至20下。

其他擊退「關節痛」方法

(一)太極:深受長者歡迎的運動,不但有助預防跌倒,同時可鍛煉肺部功能,強化膝關節,持之以恒,對身體會有莫大益處。

(二)八段錦:簡單易學的八段錦只有八種招式,身體較壯者,可以八式一氣呵成,體弱者則可選擇分段練習,行動不便的,甚至可單純練習上肢,靈活度高。鍛練過後,無論專注力、反應及身體平衡都能有所提升。

(三)水中運動:眾所皆知,水有浮力,加上水壓及渦流特色,水中運動能有效減低關節負荷,並能進行在陸地難以做到的動作,同時改善血液循環及鍛煉平衡力。每星期進行兩至三次水中手腳舒展、伸展及肌力訓練動作,有助預防及改善膝關節退化。

(以上運動純屬一般建議,長期病患或有痛症者應先向醫生或專業人士諮詢後,方進行練習。)

 

中醫角度:淺談退化性膝關節炎

陳永德-註冊中醫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 (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病,又稱膝增生性關節炎,膝肥大性關節炎,中老年人多見,女性多於男性,肥胖者較多。是由於膝關節的退化、慢性積累性關節磨損而造成,以膝部關節軟骨變性、軟骨面反應性增生和骨刺形成為主要病理表現。中醫認為是由於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致使筋骨失養和慢性勞損等因素,使膝關節出現退變增生,加之受風寒濕邪侵襲留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而發為骨痹。

自我診斷

本病無明顯誘因出現膝關節疼痛,關節僵硬,屈伸活動範圍減少,支撐穩定力量減弱,關節腫脹,關節間隙和髕骨邊緣及韌帶附着處壓痛,且病情反復,緩慢加重;嚴重者可有膝內翻或外翻畸形。

自我調理

1. 自我按摩有相當的療效,通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狀態,達到「活血化瘀」作用,減輕局部的腫痛。可用藥酒搽於膝關節周圍,再以掌心對住痛點周圍作直線來回的擦法、環形迴旋的摩法,並拿捏股四頭肌及髕骨周圍,掌揉大腿後側肌群,直至局部温熱為止。

2. 尚可用艾條薰灸,如:血海、梁丘、內外膝眼、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等穴位。

3. 局部熱敷薰洗,用:伸筋草、透骨草、兩面針,川牛膝、五加皮、骨碎補、川續斷、黃芪各五錢,當歸、川紅花、威靈仙、獨活、桂枝、防風、艾葉各三錢,將上藥研粗粉,裝入布袋,加十五碗水煎三十分鐘,以藥包熱敷、薰洗患處,至藥液冷卻,每日二次。

4. 平時注意對關節的保護,減少運動或勞動時造成損傷。肥胖者應適當活動,減輕體重,減少對膝關節的壓力。

5. 堅持主動的功能鍛煉,可做股四頭肌鍛煉,坐或卧姿的蹬腿動作,練習太極拳、游泳、騎自行車等,但應注意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以不感到疲勞及無持續性疼痛為標準,避免過度鍛煉引致反效果。

本文只作為一般教育及參考之用,使用者如有任何醫療或健康問題,應盡早向醫護人員查詢。

資料來源 : 綜合報導/香港衞生署/香港註册中醫學會